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鞍山钢铁现代冶金产业学院“工程师进课堂”系列活动 —《炼钢学》

10月21日早8:00,随着上课铃声响起,辽宁科技大学一号教学楼C209教室座无虚席。鞍山钢铁现代冶金产业学院“工程师进课堂”系列活动正式开课,首讲嘉宾—鞍钢铸钢有限公司炼钢事业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李博洋博士,为卓冶金工程专业2023级1班本科生讲授《炼钢学》校企共建模块《基于直接还原铁的绿色低碳炼钢工艺技术》。冶金工程系相关教师及学生共同聆听了这场“把生产线搬进教室”的专业大课。

“教室里就能俯瞰万吨级绿氢流化床示范线!”李博洋以鞍钢全球首套万吨级绿电-绿氢直接还原铁(DRI)全流程贯通视频开场,瞬间点燃课堂氛围。围绕“双碳”战略,他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氢冶金布局、MIDREX-H2工艺迭代路径,深度剖析了“DRI-炉”短流程与“DRI-熔分炉”深加工两条技术路线面临的金属化率、渣铁分离、炉衬寿命等“卡脖子”难题,并现场展示鞍钢正在攻克的“高温反应控制模型”与“熔分炉能效数字孪生”最新数据。真实案例、一线数据、前沿图纸首次集中呈现,让学生直呼“过瘾”。

为了把“高大上”的国家重点专项转化为“接地气”的教学模块,校企双方提前组建课程组,学校教师梳理知识点、设计研讨环节,最终形成校企协同教学方案。课堂上,学生分组就“如何兼顾DRI金属化率与能耗”展开头脑风暴,李博士现场点评并给予建议和指导。李博洋博士表示,“学生的金点子也可能成为产线的真方案”。

下课后学生围着李博士交换微信、咨询实习岗位。学生表示“以前觉得‘双碳’很遥远,今天才发现炼钢可以这么‘绿’”。一场工程师进课堂,既把前沿技术“带进来”,也让青春梦想“走出去”,在辽科大校园奏响产教深度融合的新乐章。

本学期学院基于校企共建课程建设,在课程负责人与鞍钢客座教授之间搭起一对一联系的桥梁。开展“工程师进课堂”系列活动不仅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能促进任课教师了解企业的问题和需求,促成科研合作和研究生联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