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鞍山钢铁现代冶金产业学院“工程师进课堂”系列活动 —《材料科学基础》

为深化产教融合,打通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 “最后一公里”10 22日下午13:30,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特邀鞍山钢铁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任毅走进《材料科学基础》专业课课堂,以“高性能油气输送用管线钢制造与应用关键技术” 为主题,为材控20241班的本科生及相关教师带来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产业实践的精彩一课。本次活动不仅让本科生近距离接触行业前沿技术,更推动教师团队与企业专家的学术交流,为课程教学注入了鲜活的产业实践元素。

课堂上,任毅教授以国家能源安全为切入点,结合 “四大战略通道 + 五纵五横” 高压大口径管道建设需求,系统讲解了高性能管线钢在油气输送领域的核心地位。指出X80高止裂韧性、耐疲劳、抗腐蚀性能是保障管道服役安全的关键,而这些性能的实现,与材料的微观组织调控、制造工艺优化密切相关 —— 这正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 “晶体结构与缺陷”“固态相变”“材料力学性能” 等核心知识点高度契合。此外,任毅教授还分享了项目的四大创新成果:从构建高钢级管线钢关键性能控制的物理冶金理论,到开发 X80 管线钢板 / 带关键制造技术,再到攻克大口径钢管高精度成型与高效焊接技术,最后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标准体系。这些创新成果不仅展现了我国在高端钢铁材料领域的技术突破,更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材料科学研究对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保障国家产业链安全的重要意义。

互动环节中,师生们围绕课程知识点与产业实践的结合展开热烈讨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积极提问,任毅教授结合项目中实际案例,用通俗的语言解答了学生的疑惑;教师团队则与工程师探讨了 “如何将产业前沿技术融入课程实验设计”“如何基于真实项目案例设计课程作业” 等教学问题,为后续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课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的师生纷纷表示,此次 “工程师进课堂” 活动是一次难得的 “理论联系实际” 的学习机会。学生表示以前总觉得《材料科学基础》的知识点很抽象,今天通过工程师讲解的管线钢制造案例,终于明白课本上的“固态相变”晶粒细化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能解决国家重大工程需求的关键技术参与听课的老师也表示,工程师分享的产业痛点、技术指标与测试标准,为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更多产业案例走进课堂,培养更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此次活动不仅让《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焕发出新的活力,更搭建了高校与产业之间的人才培养桥梁。后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模式,邀请更多行业专家走进课堂,开展联合教学、实践实训、项目合作等活动,助力学生夯实理论基础、提升实践能力,为我国高端钢铁材料领域培养更多“懂理论、知实践、能创新” 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