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坛公园的夏季蝉鸣总是那么冗长,这些鸣蝉啊,他们不曾经历这里的喜怒哀乐,也不会知道今后这里的花开花落,但他们却世代于此,用近乎于倔强的姿态演绎着生命这一古老且深奥的话题。就犹如史铁生,尽管悠悠岁月要与轮椅相伴,也终究没有放弃对生命的礼赞。
几次细细品读后,我总觉得《我与地坛》不单单是一篇文学作品,它很像一段影像,记录了地坛公园的朝夕和四季,也记录了伟大无私催人泪下的母爱,更记录了史铁生坚韧的性格和生命的感悟。史铁生在那个血气方刚的年纪,遭遇飞来横祸。痛失双腿后的他一度消沉、萎靡、暴躁,每天做着生与死的选择,思考着生命的意义。看着聚集的露水压弯草尖,看着落叶奔赴土壤,日复一日。终于某一天,他像是受到了天启般顿悟、觉醒、成长,就这样一个艰难者,一个孤独者,一个绝望者,在母爱的滋养下,在生灵的感化下活得乐观且挺拔,坚定且执着。在今后的漫长时光中,地坛公园似乎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在这里,他见证了中年的夫妇青丝变银发,见证了青年男孩歌唱生活,见证了智力障碍女孩的如履薄冰,见证了新人换旧人,他在困难中乘风破浪,展示着生命的秘密,诠释着命运、苦难与希望的维度。
《我与地坛》轻描淡写,一字一句,一笔一墨,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激昂的字句,却让我们看见轮椅上的史铁生吹拂着最悲痛的风,却也唱起最欢快的歌。上天将他扔进深渊,他却为自己造就巨轮,渡自己冲向彼岸。他的灵魂似乎在悲痛中死亡,又在轮椅上重生。他的文字总是如甘泉滋润人心,也正如他的乐观总是光彩照人。其实结缘史铁生之前我很难想象,一个人该如何笑谈厄运,更无法想象这些冰冷的事件如何生成如此温暖的文字。我甚至不敢去想象,如果他是一个消沉的史铁生,如果他是一个悲观的史铁生,那么这些文字就不会在他手里得到这近乎完美的排列。这场灾难,会不会也就此成为人们口中的罪恶。他的腿脚可能难以再行走千里,但是他的文字却跨越山河。他的事迹,他的文字,他的精神,将点亮一盏盏熄灭的心灯,将晾晒一个个发霉的灵魂。正是这永远阳光明媚的心,才成就了这场他与灾难的双向救赎,他用苦难做刀,将岁月雕刻成画。命运用灾难摧毁青年,青年用灾难改写命运。
曾听说,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如今读过《我与地坛》,才发现这句话的巧妙之处。人啊,谁还不是在一次次挫折中不断强化自己,又在荆棘里迎来花团锦簇的呢?也许困苦就是一场历练,面对了,经历了,就会迎来境界的飞升。正如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提到:“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的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里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上的流岚雾霭,唱支山歌给你听。”想来也是,就算是温暖的夏天,也会有暴雨倾盆;就算是寒冷的冬天,也会有日暖风和。我们的人生本来就是悲喜交加,一半烟雨一半晴。风雨袭来,也算是人间常情,此刻唯有平和且坚韧,挺拔且自信,勇敢地和困难交锋,才会拨开层云见日晓,守得云开见月明。人嘛,总要在一次又一次挫折中成长。难嘛,总是要用平常心去对待。
也许现在的你正在与困境奋战,但是,请不要恐惧,请不要放弃。正如杨绛曾说,“花有花的花期,人有人的时运,要努力,别着急,繁花似锦,硕果累累都需要过程。”我相信,时间,会给努力一个交代。困苦,会给成就一架木梯。只要你一抹微笑对人间,终会有一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会成为我们成功的脚印,每一次失败都会成为一段闪光的记忆。 (那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