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

辽宁科技大学戏曲与曲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5-10-11 浏览次数:

辽宁科技大学戏曲与曲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或领域代码:135500

一、戏曲与曲艺硕士简介

辽宁科技大学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戏曲与曲艺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艺术修养,能从事戏曲与曲艺创作、表演、研究、教学以及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教师团队资历深厚、教学能力突出,现有专任教师人数2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博士学位4人,博士在读4人,硕士学位教师19全部专任教师教学能力强、创作、表演突出,部分教师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专业学位研究生将深入学习戏曲与曲艺的历史、理论、创作与表演技巧,掌握现代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具备独立从事戏曲与曲艺研究、创作和表演的能力。曲艺表演与创作编导方向旨在培养具备深厚曲艺表演功底和创新编导能力的高级艺术人才;曲艺管理与保护传承方向致力于培养具有专业管理能力和深厚文化素养的曲艺保护与传承人才;曲艺人文与美育思政方向旨在培养具有深厚曲艺文化素养和美育思政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本专业还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研究生参与各类戏曲与曲艺实践活动,提升其在戏曲与曲艺领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二、培养目标

辽宁拥有深厚的曲艺文化底蕴,‌具有丰富的曲艺文化资源,‌为培养曲艺专门人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戏曲与曲艺硕士点旨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重大文化发展战略。依托辽宁在曲艺领域的丰富资源,以艺术实践为主导,以深厚的曲艺理论研究及课程思政体系为支撑,以科学管理与综合评价为保证,着力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及全方位、多领域曲艺表演技能的高层次曲艺专门人才。

(一)曲艺表演与创作编导方向

本方向培养具有扎实曲艺表演功底、创作能力和编导思维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学生将系统学习曲艺表演技巧、曲艺文本创作以及舞台编导理论等相关内容:1.提升学生曲艺表演水平,使其能够熟练驾驭不同曲种;2.强化创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结合时代需求创新曲艺作品;3.培养编导综合素质,具备独立策划、导演曲艺节目的能力。毕业生可成为专业院团的表演骨干、曲艺创作编导人才,或从事影视、综艺等领域的曲艺相关创作工作。

(二)曲艺管理与保护传承方向

本方向聚焦曲艺艺术管理、保护与传承,培养既懂曲艺艺术规律又具备文化遗产项目运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将学习曲艺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艺术法律法规等相关课程:1.使学生深入理解曲艺文化价值与传承必要性,提出科学保护方案;2.培养曲艺项目管理能力,推动传统曲艺的活态传承与可持续发展;3.探索曲艺与现代文化产业的融合路径、实现人工智能条件下曲艺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创新,提升社会影响力。毕业生可进入非遗保护机构、文化馆、曲艺团体或文旅企业,从事曲艺遗产保护、策展推广、文化政策研究等工作。

(三)曲艺人文与美育思政方向

本方向立足曲艺人文内涵与教育功能,培养兼具美学素养和思政教育能力的曲艺研究与实践人才。学生将学习曲艺美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辽宁六地文化概述等相关课程:1.挖掘曲艺伦理价值与美育功能,推动其在青少年教育、社区文化建设中应用;2.研究曲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开发曲艺思政课程资源;3.培养能通过曲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者。毕业生可进入高校、中小学、文化宣传部门或社会教育机构,从事艺术教育、思政宣传、文化传播等工作。

以上三个专业方向都将着力培养学生树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与使命感,具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创新意识,有能力承担起曲艺新兴学科创新发展重任,具有良好艺德,熟练掌握曲艺专业知识,有一定艺术造诣的曲艺专门人才,更好地满足国家对高层次曲艺人才的需求,为我国曲艺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崇尚科学研究精神,对戏曲与曲艺学科的历史与现状应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具备较为扎实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良好的学术潜力,对本学科的现状及发展有较充分地掌握,并对学科相关的前沿研究有一定了解。能比较准确地理解本学科经典文献,较为全面地了解学科重要流派及前沿动态;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分析问题,具备独立收集、阅读相关资料并完成符合规范的学术研究的基本素质。

2、学术道德。掌握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研究理论等方面的知识,有良好的学术风尚,恪守学术伦理和学术道德规范,遵守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以及本学科专业共同遵守的科学研究、论文写作、论文署名、学术引文、学术成果、学术批评、学术评价等诸多方面的规范。应严格杜绝学术失范、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加强自律,维护学术尊严,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培养良好学风。

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知识获取能力,至少有一门外语能达到本专业外文文献阅读的水平。既高度重视本专业的基础训练,比较全面地把握学科发展的现状,也能广泛地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了解学术前沿动态。具备独立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能较系统地梳理前人研究,客观总结前人已有的贡献和未竟工作,并形成较为开阔的研究视野。

2、学术鉴别能力。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研究,关注本领域内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时把握戏曲与曲艺领域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具备一定的学术甄别意识和判断能力。能在尊重学术伦理、学术规范和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取舍与融合,吸收真正能推进戏曲与曲艺发展、非遗传承保护、曲艺人文美育的研究成果,增强学术研究素养,扩大研究视野,开展具备真正学术价值的科学研究工作。

3、科学研究能力。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表演实践理论、数据分析及曲艺表演等基本能力,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发现有价值的曲艺表演与传承保护的学术问题。通过充分调查和阅读相关领域的重要文献资料,合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在遵循严谨的学术规范的同时,具备运用规范的研究方法,针对曲艺表演与创作编导、非遗项目保护传承、曲艺人文美育等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思路、设计研究方向以及完成研究过程的能力。具备在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和推理,通过清晰的语言表达和严谨的逻辑推理,归纳、总结、论证所要解决的曲艺表演与理论研究问题。同时锻炼和提升自身的科学研究能力。

4、实践能力。具备在所研究领域进行调研、考察的实践能力,较好地开展调查、考察、文献整理等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开展学术研究或应用技术探索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在学术研究方面能独立完成文献综述,设计研究方向路线,开展曲艺实践演出和曲艺研究学术交流会,真实、准确、严密地分析、总结演理论出节目效果和观众反应,曲艺研究结果,独立撰写学位论文、回答同行质疑和从事学术交流活动。同时,本领域硕士生还应当具备良好的协作精神和一定的组织能力。

5、学术创新能力。全面了解和把握曲艺艺术的发展现状与方向,并能从中发现切合演出研究实际情况、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在学术研究中要做到理论或技术上的创新。不断开拓新的研究思路,扩展新的研究视野,吸收新的研究方法,独立深入地进行创新性学术研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有所深化、有所突破,并取得创新性成果。

6、学术交流能力。学术交流是本领域硕士生发现问题、学习研究思路、掌握学术前沿动态、获取学术支持的重要途径之一。本领域硕士生应具备良好的学术表达和交流能力,善于表达学术思想、阐述研究思路和技术手段、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学术思想的表达主要体现在运用特定的语言进行准确、清晰而富有层次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学术成果的展示主要体现于在实践演出舞台、学术期刊、学术研讨会、科研创新活动等平台中发布、表演自己的学术成果。

7、学科交叉融合能力。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前沿问题,能够综合运用戏曲、表演、戏剧、音乐、人文、思政等学科知识,结合综合舞台演出、数字技术及非遗保护理论,解决理论研究和表演中出现问题。具备跨领域协同创新能力,适应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对文艺的需求,推动戏曲与曲艺表演、创作、保护、研究的融合发展。

8、其他能力。除上述七个方面外,硕士生还应具有本领域研究所需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能,善于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相关的戏曲与曲艺实践演出、学术研究的实际问题和技术需求。

 

 

三、研究方向

    1.曲艺表演与创作编导

2.曲艺管理与保护传承

3.曲艺人文与美育思政

四、培养方式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按照“进校不离岗”非脱产(非工作时间学习)方式培养,根据学校教学总体安排,研究生可以根据选择按“全脱产”(与全日制共同学习)、“半脱产”(在校集中学习半年左右时间)方式培养,论文研究工作可结合研究生所在单位实际来完成。

五、学习年限

实行导师负责制,基本学制为三年,经学校批准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五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提前或延期毕业按《辽宁科技大学研究生管理规定》执行。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应修总学分:36  ,其中必修 28 学分,选修 8 学分。

1.必修课

学位公共课按学校要求设置;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及其应修学分数,由培养单位自行决定。

2.选修课

包括公共选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为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以及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跨方向学习12门选修课并参与本学科或相近学科的前沿学术讲座。

3.补修课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选择23门本研究方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成绩必须合格但不记学分。

七、课程教学要求

   1、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

将思政元素作为课程设置、课程大纲的重要内容,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等多个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专题讨论、演出实践等多个环节。培养品德高尚、具有家国情怀及民族自信心的曲艺专业“复合型”人才。

2、学科交叉要融入课堂教学

融合非遗、传承保护、人文、美育等,开设置“曲艺+非遗”、“曲艺+人文”、“曲艺+美育”、“曲艺+科技”等学科课程模块。培养学生在曲艺表演与创作、非遗传承保护、美育人文等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前沿思维要融入课堂教学

将前沿思维融入课堂教学,突破传统知识的传授模式,以思维激活为核心,通过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创新、学术思维共振、跨维度资源整合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前沿思维逻辑。

八、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包括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预答辩、答辩、学术活动和实践环节等。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预答辩环节各1学分,答辩环节3学分,各环节具体要求见《辽宁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1)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是全日制硕士必修环节,记1学分,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学术活动包括学术前沿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旨在加强硕士研究生对本学科学术前沿问题的认知,提高硕士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和学术对话的能力。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生须参加国内外本学科高水平学术会议1次以上,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5次以上学术活动。学术活动须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完成,每次参加学术活动应有书面记录,做学术报告应有书面材料,并交导师签字认可。在申请学位前,经导师签字的书面记录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保管,并记相应学分。

(2)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专业考察——辽宁非遗采风项目、社会实践——参与组织曲艺演出活动、企业实践——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教学实践——设立“曲艺创新工作坊”,实践环节应为12周,并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实践报告。由导师进行考核,经导师批阅签字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保管。

九、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由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自定

    硕士研究生应不少于12个月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或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应包括文献阅读、调研、选题、开题、理论分析、实验研究、撰写论文等。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完成所有培养环节者,按照《辽宁科技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

【具体要求】

1.科学研究:研究生在申请毕业论文答辩前,应在省级以上期刊至少发表学位1篇,获取答辩资格。

2.学位论文: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以前,应按要求撰写学位论文并参加各个环节答辩评审。

1)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选题方向原则上需与导师的研究方向保持一致,学生参与导师的纵向或横向科研项目,并在研究过程中进行选题;也可根据自己的毕业设计内容或创作实践内容进行选题。原则上于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选题工作。

2)开题答辩

开题答辩应于第三学期期末前完成。开题答辩前应提交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选题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论文提纲、研究条件、可能存在的问题、参考文献、论文写作进度安排等方面内容。学院公开组织进行开题答辩,评审通过后记1学分。评审不通过,学院两周内再组织一次开题答辩,不通过则不计学分,延迟一年申请开题。

3)中期答辩

中期答辩应于第四学期的前八周完成,中期答辩前应提交以下文件:不少于2万字的文献阅读笔记10篇、中期报告,中期报告应包括论文发表情况、学位论文研究进展等,学院公开组织进行中期答辩,评审通过后记1学分。评审不通过,学院两周内再组织一次中期答辩,不通过则不计学分,取消预答辩资格。

4)预答辩

预答辩应于第五学期前完成,预答辩前应提交实践报告1份,以及至少3份导师签字参加学术活动的书面报告。学院公开组织进行预答辩,评审通过后记1学分,预答辩不通过,学院两周内在组织一次预答辩,不通过则不计学分,取消盲审环节,延迟毕业。

5)盲审环节

预答辩通过后并完成所有培养环节,所修课程学分满足毕业要求可申请论文盲审,盲审专家一般由3位外校相关领域教授组成,需按盲审专家评审意见对论文进行调整,学位论文盲审通过后,可申请毕业答辩。盲审不通过,则直接取消毕业答辩资格。

6)毕业答辩

在论文答辩前,学生需以第一作者,单位署名为辽宁科技大学,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国内外高水平学术刊物发表与毕业论文研究方向相关的论文1篇及以上。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毕业答辩前,应保证所完成的学位论文格式规范、文字通畅、主题突出、结构严谨、分析深刻、图表清晰、中英文摘要内容相对应、语句通顺、语法正确,论文字数一般应为34万字。答辩通过计3学分,论文毕业答辩不通过者可在1年内申请重新答辩一次。硕士学位论文成果需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剽窃他人学术成果。

 

附: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中文论著

[1][]罗烨编、周晓薇点校:《新编醉翁谈录》,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12月版。

[2][]孟元老等著,周峰点校:《东京梦华录外四种》,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6月版。

[3][]李渔著:《李渔全集》,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7月版。

[4][]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43月版。

[5][]郭小亭著:《济公全传》,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12月版。

[6]钟兆华著:《元刊全相平话五种校注》,成都:巴蜀书社,19902月版。

[7]胡适著:《白话文学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3月版。

[8]胡士莹著:《话本小说概论》,北京:中华书局,19805月版。

[9]纪德君著:《中国历史小说的艺术流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3月版。

[10]刘世德、陈庆浩、石昌渝主编:《古本小说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875月版。

[11]鲁迅著:《中国小说史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8月版。

[12]陆永峰著:《敦煌变文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012月版。

[13]罗小东著:《话本小说叙事研究》,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4月版。

[14]齐裕焜著:《中国历史小说通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5月版。

[15]沈燮元编:《周贻白小说戏曲论集》,济南:齐鲁书社,198611月版。

[16]石昌渝著:《中国小说源流论》,北京:三联出版社,19941月版。

[17]史卫民著:《元代社会生活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1月版。

[18]萧相恺著:《宋元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6月版。

[19]幺书仪著:《元人杂剧与元代社会》,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6月版。

[20]叶德均著:《戏曲小说从考》,北京:中华书局,19795月版。

[21]叶德均著:《宋元明讲唱文学》,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1月版。

[22]陈伯海主编:《近四百年中国文学思潮史》,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12月版。

[23]郭英德等著:《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北京:中华书局,19951月版。

[24]黄霖、韩同文选注:《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2月版。

[25]郑振铎著:《郑振铎文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2月版。

[26]陈秀兰著:《敦煌变文词汇研究》,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6月版。

[27]阿英著:《小说闲谈四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月版。

[28]蒋瑞藻编著:《小说考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2月版。

[29]陈汝衡著:《陈汝衡曲艺文选》,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19851月版。

[30]陈汝衡著:《说书史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2月版。

[31]陈汝衡著:《宋代说书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10月版。

[32]陈平原著:《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11月版。

[33]陈平原著:《文学史的形成与建构》,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10月版。

[34]陈平原著:《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7月版。

[35]杨义著:《中国古典小说史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9月版。

[36]陈大康著:《通俗小说的历史轨迹》,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311月版。

[37]曾永义著:《说俗文学》,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4月版。

[38]侯宝林、汪景寿、薛宝琨著:《曲艺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07月版。

[39]老舍著:《老舍曲艺文选》,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198212月版。

[40]赵景深著:《曲艺丛谈》,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198212月版。

[41]韦明铧著:《扬州曲艺史话》,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19854月版。

[42]谭正璧、谭寻蒐集:《评弹通考》,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19857月版。

[43]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编:《说唱艺术简史》,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5月版。

[44]倪钟之著:《中国曲艺史》,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13月版。

[45]谭达先著:《中国评书(评话)研究》,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212月版。

[46]谭家健著:《先秦散文艺术新探》,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0月版。

[47]汪景寿著:《中国评书艺术论》,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3月版。

[48]李剑国著:《宋代志怪传奇叙录》,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6月版。

[49]王资鑫著:《水浒与武打艺术》,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1月版。

[50]王昆吾著:《中国早期艺术与宗教》,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6月版。

[51]王国维撰:《宋元戏曲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2月版。

[52]吴晟著:《瓦舍文化与宋元戏剧》,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0月版。

[53]姜昆、倪钟之主编:《中国曲艺通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1月版。

[54]姜昆、戴宏森主编:《中国曲艺概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1月版。

[55]张兵著:《话本小说史话》,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1月版。

[56]张啸涛编著:《评书》,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9月版。

[57]纪德君著:《在书场与案头之间:民间说唱与古代通俗小说双向互动研究》,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3月版。

[58]楼含松著:《从“讲史”到“演义”: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历史叙事》,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7月版。

[59]陈健一主编:《杭州评话研究》,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96月版。

[60]董国炎著:《扬州评话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7月版。

[61]颜志图著:《榕荫古趣:广州说书》,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7月版。

[62]李真、徐德明著:《笑谈古今事:扬州评话艺术》,扬州:广陵书社,20099月版。

[63]薛宝琨著:《中国的曲艺》,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9月版。

[64]徐大军著:《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11月版。

[65]《曲艺项目活动组织策划》,萧枫、姜忠喆主编,吉林出版集团,20124.

外文译著

[1][]伊恩·P·瓦特著,高原、董红钧译:《小说的兴起》,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版。

[2][]W·C·布斯著,华明、胡晓苏、周宪译:《小说修辞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华莱士·马丁著,伍晓明译:《当代叙事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月版。

[4][]韦勒克、奥斯汀·沃伦著,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1月版。

[5][]蒲安迪著,陈珏译:《中国叙事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6][]蒲安迪著,沈亨寿译:《明代小说四大奇书》,北京:三联书店,20159月版。

[7][]韩南著,尹慧珉译:《中国白话小说史》,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8][]韩南著,王秋桂编:《韩南中国古典小说论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年版。

[9][]理查德·鲍曼著,杨利慧、安德明译:《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Verbal Art as Performance),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月第1版。

[10][]罗杰·富勒著,於宁等译:《语言学与小说》,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年版。

[11][]卢伯克等著,方土人、罗婉华译:《小说美学经典三种》,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1月版。

[12][]热奈特著,王文融译:《叙事话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3][]吉川幸次郎著,陈顺智等译:《中国文学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3月版。

[14][]香坂顺一著,江蓝生、白维国译:《白话语汇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78月版。

[15][]小野四平著,施小炜、邵毅平、吴天锡、张兵译:《中国近代白话短篇小说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10月第1版。

[16][]内田道夫编著,李庆译:《中国小说世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17][]M·巴赫金著,邓勇、陈松岩译:《文艺学中的形式方法》,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版。

[18][]李福清著,尹锡康译:《三国演义与民间文学传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7月版。

[19][]李福清著,陈周昌选编:《汉文古小说论衡》,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8月版。

[20][捷克斯洛伐克]米兰·昆德拉著,董强译:《小说的艺术》,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8月版。

[21][以色列]里蒙·凯南著,姚锦清、黄虹伟、傅浩、于振邦译:《叙事虚构作品》,北京:三联书店,19892月版。

[22][]郑光编:《原本老乞大》,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月版。

 

 

 

 

 

 

 

 

   戏曲与曲艺   学科(专业领域)全日制

硕士研究生课程及必修环节设置一览表

(总学分不低于  28  学分;学位必修课不低于  20 学分)

类别

课程性质

及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总学时数

学分

开课单位

备注

全日制必修课

学位公共课

042100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

36

2

马克思主义

学院

 

0421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2

18

1

马克思主义

学院

 

必选一门

 

04210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2

18

1

马克思主义

学院

0321012

第一外国语(英语)

1

48

3

外语学院

必修一门外语

0621013

第一外国语(日语)

1

48

3

国际教育学院

0621014

第一外国语(俄语)

1

48

3

国际教育学院

学位基础课

0921001

曲艺学

1

32

2

艺术学院

 

092100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

32

2

艺术学院

 

0921003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2

32

2

艺术学院

 

0921004

曲艺美学

3

32

2

艺术学院

 

0921005

戏曲与曲艺跨文化传播(全英授课)

2

32

2

艺术学院

 

 

 

 

学位专业课

0921006

导师课

曲艺表演与创作编导

12

64

4

艺术学院

 

0921007

导师课

曲艺管理与保护传承

12

64

4

艺术学院

 

0921008

导师课

曲艺人文与美育思政

12

64

4

艺术学院

 

全日制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0322011

研究生英语口语

2

16

1

外语学院

 

5122006

通用人工智能基础

1

16

1

软件学院

 

0922002

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

3

16

1

艺术学院

必选

0922003

劳动教育

2

16

1

艺术学院

必选

0922004

曲艺音乐八讲

3

16

1

艺术学院

 

0922005

中国古典舞

1

16

1

艺术学院

 

0922006

中国民歌鉴赏

2

16

1

艺术学院

 

曲艺表演与创作编导

0922007

曲艺经典作品鉴赏

2

16

1

艺术学院

 

0922008

中国戏曲史

4

16

1

艺术学院

 

0922009

戏曲欣赏

3

16

1

艺术学院

 

0922010

舞台导演实践训练

3

16

1

艺术学院

 

曲艺管理与保护传承

0922011

艺术法律法规

4

16

1

艺术学院

 

0922012

人工智能下戏曲与曲艺数字化传承与保护

1

16

1

艺术学院

 

0922013

数字音频技术在曲艺中的应用

3

16

1

艺术学院

 

0922014

世界非遗音乐传承与保护

2

16

1

艺术学院

 

曲艺人文与美育思政

0922015

雷锋精神概论

1

16

1

艺术学院

 

0922016

中国传统音乐

1

16

1

艺术学院

 

0922018

辽宁六地文化概论

3

16

1

艺术学院

 

全日制补修课

X3120252

中国评书艺术

1

32

0

艺术学院

 

X3120232

小品表演

1

32

0

艺术学院

 

X3120214

相声表演

1

32

0

艺术学院

 

全日制必修环节

0924001

开题报告

3

0

1

艺术学院

 

0924002

中期检查

4

0

1

艺术学院

 

0924003

预答辩

5

0

1

艺术学院

 

0924004

学术活动

1~6

6

1

艺术学院

 

0924005

实践环节

3、4

15

1

艺术学院

 

0924006

论文答辩

6

0

3

艺术学院

 

【注】补修课选2-3门,计算成绩,不计学分。(限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入学硕士研究生选修)

 

   戏曲与曲艺   学科(专业领域)非全日制

硕士研究生课程及必修环节设置一览表

(总学分不低于 28  学分;学位必修课不低于 20  学分)

类别

课程性质

及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总学时数

学分

开课单位

备注

非全日制必修课

学位公共课曲艺人文与美育思政

043100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

36

2

马克思主义

学院

 

04310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2

18

1

马克思主义

学院

 

0331011

第一外国语(英语)

1

48

3

外语学院

必修一门外语

0631011

第一外国语(日语)

1

48

3

国际教育学院

0631012

第一外国语(俄语)

1

48

3

国际教育学院

学位基础课

0931001

曲艺学

1

32

2

艺术学院

 

093100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

32

2

艺术学院

 

0931003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2

32

2

艺术学院

 

0931004

曲艺美学

3

32

2

艺术学院

 

0931005

戏曲与曲艺跨文化传播(全英授课)

2

32

2

艺术学院

 

 

学位专业课

 

0931006

导师课

曲艺表演与创作编导

12

64

4

艺术学院

 

0931008

导师课

曲艺管理与保护传承

12

64

4

艺术学院

 

0931010

导师课

曲艺人文与美育思政

12

64

4

艺术学院

 

专业选修课

5132002

通用人工智能基础

1

16

1

软件学院

 

0932002

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

3

16

1

艺术学院

 

0932003

劳动教育

2

16

1

艺术学院

 

0932004

曲艺音乐八讲

3

16

1

艺术学院

 

0932005

中国古典舞

1

16

1

艺术学院

 

0932006

中国民歌鉴赏

2

16

1

艺术学院

 

曲艺表演与创作编导

0932007

曲艺经典作品鉴赏

2

16

1

艺术学院

 

0932008

中国戏曲史

4

16

1

艺术学院

 

0932009

戏曲欣赏

3

16

1

艺术学院

 

0932010

舞台导演实践训练

3

16

1

艺术学院

 

曲艺管理与保护传承

0932011

艺术法律法规

4

16

1

艺术学院

 

0932012

人工智能下戏曲与曲艺数字化传承与保护

1

16

1

艺术学院

 

0932013

数字音频技术在曲艺中的应用

3

16

1

艺术学院

 

0932014

世界非遗音乐传承与保护

2

16

1

艺术学院

 

曲艺人文与美育思政

0932015

雷锋精神概论

1

16

1

艺术学院

 

0932016

中国传统音乐

1

16

1

艺术学院

 

0932018

辽宁六地文化概论

3

16

1

艺术学院

 

非全日制补修课

X3120252

中国评书艺术

1

32

0

艺术学院

 

X3120232

小品表演

1

32

0

艺术学院

 

X3120214

相声表演

1

32

0

艺术学院

 

非全日制必修环节

0924001

开题报告

3

0

1

艺术学院

 

0924002

中期检查

4

0

1

艺术学院

 

0924003

预答辩

5

0

1

艺术学院

 

0924004

学术活动

1~6

6

1

艺术学院

 

0924005

实践环节

3、4

15

1

艺术学院

 

0924006

论文答辩

6

0

3

艺术学院

 

 

本页不够可加页

横向延伸类课程(全日制)

 

戏曲与曲艺学科(专业领域)横向延伸类课程信息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时比例

开课学期

选修课

研究生英语口语

1

16

3.5%

2

选修课

通用人工智能基础

1

16

3.5%

1

选修课

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

1

16

3.5%

3

选修课

劳动教育

1

16

3.5%

2

选修课

曲艺音乐八讲

1

16

3.5%

3

选修课

中国古典舞

1

16

3.5%

1

选修课

中国民歌鉴赏

1

16

3.5%

2

横向延伸类课程统计数据

7

112

24.5%

——

 

 

纵向拓展类课程(全日制)

 

戏曲与曲艺学科(专业领域)纵向拓展类课程信息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时比例

开课学期

必修课

曲艺学

2

32

7.05%

1

必修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

32

7.05%

1

必修课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2

32

7.05%

2

必修课

曲艺美学

2

32

7.05%

3

必修课

戏曲与曲艺跨文化传播(全英授课)

2

32

7.05%

2

必修课

导师课

曲艺表演与创作编导

4

64

14.1%

12

必修课

导师课

曲艺管理与保护传承

4

64

14.1%

12

必修课

导师课

曲艺人文与美育思政

4

64

14.1%

12

选修课

曲艺经典作品鉴赏

1

16

3.5%

2

选修课

中国戏曲史

1

16

3.5%

4

选修课

戏曲欣赏

1

16

3.5%

3

选修课

舞台导演实践训练

1

16

3.5%

3

选修课

艺术法律法规

1

16

3.5%

4

选修课

人工智能下戏曲与曲艺数字化传承与保护

1

16

3.5%

1

选修课

数字音频技术在曲艺中的应用

1

16

3.5%

3

选修课

世界非遗音乐传承与保护

1

16

3.5%

2

选修课

雷锋精神概论

1

16

3.5%

1

选修课

中国传统音乐

1

16

3.5%

1

选修课

辽宁六地文化概论

1

16

3.5%

3

补修课

中国评书艺术

0

32

3.5%

1

补修课

小品表演

0

32

7.05%

1

补修课

相声表演

0

32

7.05%

1

纵向拓展类课程统计数据

333

624

133.65%

——

 

横向延伸类课程(非全日制)

 

戏曲与曲艺学科(专业领域)横向延伸类课程信息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时比例

开课学期

选修课

通用人工智能基础

1

16

3.5%

1

选修课

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

1

16

3.5%

3

选修课

劳动教育

1

16

3.5%

2

选修课

曲艺音乐八讲

1

16

3.5%

3

选修课

中国古典舞

1

16

3.5%

1

选修课

中国民歌鉴赏

1

16

3.5%

2

横向延伸类课程统计数据

6

96

21%

——

 

 

纵向拓展类课程(非全日制)

 

戏曲与曲艺学科(专业领域)纵向拓展类课程信息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时比例

开课学期

必修课

曲艺学

2

32

7.05%

1

必修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

32

7.05%

1

必修课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2

32

7.05%

2

必修课

曲艺美学

2

32

7.05%

3

必修课

戏曲与曲艺跨文化传播(全英授课)

2

32

7.05%

2

必修课

导师课

曲艺表演与创作编导

4

64

14.1%

12

必修课

导师课

曲艺管理与保护传承

4

64

14.1%

12

必修课

导师课

曲艺人文与美育思政

4

64

14.1%

12

选修课

曲艺经典作品鉴赏

1

16

3.5%

2

选修课

中国戏曲史

1

16

3.5%

4

选修课

戏曲欣赏

1

16

3.5%

3

选修课

舞台导演实践训练

1

16

3.5%

3

选修课

艺术法律法规

1

16

3.5%

4

选修课

人工智能下戏曲与曲艺数字化传承与保护

1

16

3.5%

1

选修课

数字音频技术在曲艺中的应用

1

16

3.5%

3

选修课

世界非遗音乐传承与保护

1

16

3.5%

2

选修课

雷锋精神概论

1

16

3.5%

1

选修课

中国传统音乐

1

16

3.5%

1

选修课

辽宁六地文化概论

1

16

3.5%

3

补修课

中国评书艺术

0

32

3.5%

1

补修课

小品表演

0

32

7.05%

1

补修课

相声表演

0

32

7.05%

1

纵向拓展类课程统计数据

34

624

133.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