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工作专区 >> 最新消息 >> 正文

“走过大赛,走向成长”系列报道(十三)

线上教学大赛——老战士拿起新武器

 

矿业工程学院 赵通林

 

      一场突发的新冠疫情,彻底地改变了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作为一名在三尺讲台站了28年的老教师而言,真可谓“老兵遇到新问题”:已经习惯了拿着粉笔站讲台,很少接触网络教学和网上课程建设,应该说困难是有的,但我是一个勇于面对挑战的人,相信困难总是暂时的,没有攀不过去的障碍。我把自己放在一名新兵的位置上,认真从零开始训练,克服身体障碍、技术障碍,努力学习这些新鲜东西,诸如“钉钉平台、腾讯课堂、雨课堂、云班课、直播、录播、超星MOOC、SPOC”等等新名词渐渐都熟悉了起来。

 

      学校在此期间举办线上教学大赛,我是主动报名的,我希望用大赛逼着自己不断提高,实现“以赛促教”的目的。报名以后,我就和年轻教师一起,参加培训一次不落,并且认真做好学习笔记,课后慢慢琢磨吸收,课下在各个群里和青年教师们一起讨论,不断向他们请教学习。大赛要求的任务多,时间紧,就和年轻人一样起早贪黑,一遍一遍的完善文档、视频,力求完美,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最终获得了三等奖,我非常高兴,一方面证明我还行,一方面这次大赛,从头到尾的全过程参加,收获是满满的,对线上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技术层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线上教学更加得心应手,对线上教学效果和质量的保证更有信心。

 

      教学大赛虽然落下帷幕,但自己学习线上教学设计和技巧的脚步不会停歇,要永远走在前进的路上。

 

 

疫情带来的教育挑战和契机

 

化学工程学院 顾婷婷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线上学习也给师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0年的春季授课的教师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问题都是第一次遇到,是挑战,同时也是教育革新的一种契机,它催生了互联网+教育的快速发展,助推了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变。

 

      2019年我主讲的“物理化学”课程刚刚被省教学厅推荐到教育部参评国家线上线下混合一流金课,2020年1月份我们团队的成员还在紧锣密鼓地准备最后上交的各种材料。在准备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反思,已经开始计划课程的进一步完善——向着全线上的慕课教学方向发展。事实上,疫情期间的全线上教学让我们的计划提前实行,参加学校首届线上教学大赛的经历使得整个的教学改革过程更加规范和有的放矢,同时从参赛的不同学科老师的课程作品中吸取了营养,更难能可贵的是得到了很多国内专家对我们课程非常专业的意见和建议,让我受益匪浅。

 

      参加线上教学大赛的心得就是进行全新的线上教学改革的感悟。互联网+线上教学是全新的教学模式,是与时俱进的新产物,新鲜,便利,学习时间的灵活,学习样式多变,如果合理利用将会有丰富的益处,也为学生学习开启了新的大门。特别是,线上教学便捷的数据反馈,密切了教师与学生联系,对于大班授课的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也是我们的课程一直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的原因。另一方面,线上教学与面对面授课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系,教师缺少课堂授课时的权威感,学生也缺少面对面授课时的互动性以及课堂授课的仪式感和紧张感,教师的主导作用减弱,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发生实质的变化,教师已经转变成陪伴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监督者。因此,在这样的新的形式下,我们需要采用不同于线下课堂教学的各种有效教学方式,同时,教师需要重新筑构师生关系,不断探索及时全面沟通与交流的机制。为了解决这个主要问题,在我教授的《物理化学》课程中,针对专业基础课大班线上授课的难点,遵循OBE和BOPPPS教学法,充分运用线上学习平台,构建反馈型教学资源体系,精心制作每一个知识点的视频及学习文件,课前、课上、课后全程引导学生学习,并收集学生反馈信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的大班基础课教学核心就是全员了解学生的学情,给与全员学生全程学习指导,获得各个阶段全员学生的学习反馈,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引导和关注。线上线下资源,课内课外资源对应不同课程目标的方式,同时建立全员全程的沟通交流机制,通过学习平台多层次收集学生学习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效果,在教学中作学生的引路人。我的课程受了同行和学生们的认可。

   

      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参加这次线上教学大赛是我教学生涯中非常难得的一次经历;也正因为这次大赛,让我对线上教学,乃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应该顺应教育变革的潮流,把握前进路上每一次成长的机会,努力去实现我们对教育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