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晚,辽宁科技大学举办理工类线上教学沙龙,共有265位教师同“屏”共振,深度研讨。其中很多理工科学院由院长和教学院长亲自带队研讨,场面极其热烈。校长张志强继文科类线上沙龙后又近3小时全程参与并做深度交流。
教务处继文科类教学沙龙推出后,继续开展理工类教学沙龙,邀请了三位教师分享交流。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冯永军老师在分享线上教学新理念和新方法的基础上,共享了基于慕课的渐进式线上翻转混合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思政及传统课堂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强调采取综合改革建立可持续的、具有稳定质量的线上新课堂。化学工程学院顾婷婷老师交流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大班线上教学设计,探讨重构线上师生关系。土木工程学院孙立霞老师把关注点从线上课程完美建设改成追踪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设计问,思,学,练四步具体可量化的实施步骤。
分享后的互动环节,场面异常火爆,大家纷纷抢麦发言,围绕“学生终身学习成长”“课程思政建设”“教学互动设置”开展了线上大讨论。好的交流主题就像一根神奇的导火索,能迅速引燃教师的交流热情。与会教师纷纷表示,今晚沙龙能否延时,今后还会参加此类活动。疫情期间,校本培训也换了一副“新的面孔”,无需抢座的几百位教师线上大讨论呈现出空前的盛状。
讨论结束后,张志强代表学校党政对疫情以来全校教师的辛勤付出和努力尝试表示感谢。他说,此次线上教学沙龙,既是一次大规模的集体备课,也是一次课程思政大讨论,更是我校三全育人的全面展示。线上教学启动以来,在学校党政引领,教务处顶层设计,学院精心统筹,师生共同努力下平稳开展。教师也从最初的茫然、彷徨到现在的笃定、淡然与从容。各位老师的线上教学和而不同,做到“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他深感欣慰与感动。
张志强也对线上教学提出要求,一是教师要以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为契机,做好教学研究工作,将研究成果转化成教学资源。二是教务处和各教学单位要培树线上教学期间典型教师,注入人文关怀,充分挖掘优秀教师智慧,化疫情防控为教学资源以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有效媒介。同时他针对疫情期间收到的学生反馈,强调指出,教师在后疫情时代应注重线上教学设计,注重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进行教学重构,善于运用自己录课资源和符合自己学生学情的精品慕课资源,辅以其他教学活动环节,促进学生知识内化。注重学生学习自主能力提升,寻找适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思考,不走形式,保证知识目标的达成基础上,注重学生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的达成。注重线上教学评价激励,避免出现学生整节课抄笔记现象。教学过程中可适当用互动、分组、小测验、组内排名,组间排名的方式,用自评、互评等形式,丰富对学生的线上学习评价机制,给予学生最大的热情、兴趣和信心。以增加课程“粘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张志强说,疫情时期,学校、学院、教师、学生,已经形成了“教学命运共同体”,希望我们能够集全校师生的智慧打一场有柔性、有韧劲、有温度、有质量、高水平的教学应急战役。面对后疫情时代,要形成前沿性的创新型创造性的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新思路。
本周两场线上教学沙龙,共有470多位教师隔屏交流,思想的碰撞、互助的温暖,昼夜的坚持与对教学的挚爱无不感动着他人,也流动在自己的心间。桃花初绽,柳色欣欣,科大教师带领学生不负线上教学时光,不负人民教师之名,为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应该是这个春天最美的“新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