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学生,潜心育人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计算中心教学团队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计算中心教研室现有教师13人,主要承担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任务,现开设的课程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大学计算机基础》、《Python程序设计》。
2020年的春季学期,面向大一学生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和《VB程序设计》两门课程,共为51个自然班、1780名同学授课。这个学期,对所有的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开学季。在这样一个共抗疫情的特殊阶段,全校师生响应号召“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为了能够上好网课,计算中心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方针政策、参加教务处组织的培训、学习网络教学工具的使用及网络教学环境的搭建,并查找各种教学经验视频自学。
商讨导向、全员参与
接到学校的“网课”筹备通知,中心的各门课程负责人通过工作群,进行了第一次网络会议,共同商讨即将开展的“线上教学”。大家一致决定,以课程组为单位,组织实施并相互沟通交流。确定了全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导向:“遵照教学大纲,严格执行授课计划,充分考虑学情,不降低教学要求”。全体教师,以课程组为单位积极参与商讨。从最开始的平台搭建、资源准备,到平台的使用技巧;从授课方案的“四易其稿”,到最后的授课平台选择、测试,工作群里的上千条聊天记录记下了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线上教学”的热情和付出。

了解学情、有备而战
计算中心主要是负责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工作,面对的学生群体是“特殊”的。他们不像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那样有较好的“装备”,而课程内容却要求学生手中必须有“武器”,这就像一个无解的难题。为了让学生能有良好的“硬件”学习环境,所有任课教师在第一时间,就通过班级QQ群,了解学生的“计算机拥有情况”、“宽带流量情况”、“基础知识情况”。通过摸底,教师掌握了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考虑到手机品牌问题,在班级QQ群中提供各种编程软件的安装包,包括可以安装在手机端的编程APP。指导学生在电脑、手机上安装,让学生手中有“武器”,有备而战。
统一方案、鼓励个性
计算中心的每门课程,均有多位老师参与授课。经过不停地探讨、尝试、测试以及同学生的沟通,制定了“直播精讲 + 超星数据支撑 + QQ群推送”的统一授课模式。但是,考虑到教师的使用习惯及班级的不同情况,直播平台不作统一规定,鼓励教师个性化教学。为了保证学生获取知识的平衡性以及教学资源的共享性,课程组统一了教学资源,包括大纲、教案、pdf格式教材。
计算中心全体教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饱满的热情、最大的耐心、负责任的态度开展“线上教学”,根据学情调整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保证学生良好的学习效果。“没有一个冬天不会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计算中心全体教师已做好充分的准备,真诚地期待与学生“胜利会师”的那一刻。
分段式线上教学新模式,探索中打造优质线上课程
材料与冶金学院《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教学团队
《有色金属冶金学》作为总学时为56学时的冶金工程专业必修课,内容涉及常见有色金属的冶金知识概念。学生需要在教学进程内掌握金属铝、铜、铅、钛、锌、镁的冶炼原理和工艺流程,学习难度较大。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王一雍、李继东和宁哲三位教师组建了《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教学团队,依据课程特点并结合教师自身科研优势,将课程内容模块化、区域化,每位教师作为“区域代表”,负责对自己擅长领域内的教学内容“深耕细作”,教师能够做到讲深讲透,学生对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水到渠成。
这次针对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有色金属冶金学》仍然沿用模块化的团队教学模式。同时针对线上教学的特殊性,结合网络教学特点,建立了“了解学习内容+重点掌握内容+课外拓展学习的分段式教学模式”,利用超星、省精品公开课、中国大学MOOC等线上教学平台资源和钉钉、微信、QQ等网络通讯工具,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空间优势、时间优势及资源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严格管理、师生交流讨论”的良好学习氛围。具体做法为:
(1)了解学习内容教学(学生自主学习阶段):每章开始讲授前,针对本章的概述性内容及知识要点做一个扼要的讲解,并录制成课,通过超星平台预先发放给学生,敦促学生自学,通过这种形式,不仅节省教学时间,还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尽快适应课堂教学模式到线上教学模式的切换。学生通过自学,对本章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有了清晰的了解,也提高了后续直播教学内容的教学效率。
(2)重点掌握内容教学(教师直接授课阶段):在(1)阶段预热后,教师针对章节的重点、核心内容进行线上直播教学,主要利用钉钉线上直播平台,并针对难点内容进行剖析性的讲解,这也是借鉴了课堂教育模式的优势。为了提高学生的专注力,课上设置若干个“小任务”,鼓励学生连麦抢答,或者在交流栏中回答,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网络课堂。
(3)课外拓展知识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交流讨论阶段):对拓展性专业知识,引入东大等冶金名校的精品课程内容,并共享至超星平台的章节学习中,供学生学习,扩展其专业知识面,同时针对学习内容,设置若干个讨论题,在超星平台,微信、QQ群内进行线上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4)学生自查和作业:对课程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分解,将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点建立客观题库,以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名词解释题的形式发给学生自我测试,学生可以根据测试结果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教师也可以根据测试结果了解每位同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围绕能力点建立主观题库,题型包括计算、简答等形式,以作业的形式发给学生,学生通过作业复习所学内容,深入地了解问题实质,灵活地组织材料,清楚地表达观点,培养解决复杂有色金属冶金工程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知识转化能力”的程度。
(5)课程讨论和在线答疑:教师利用超星讨论模块和通讯工具,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杂症”,定期开展线上答疑环节,为学生答疑解惑。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分段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虽居斗室,仍能够高效地完成《有色金属冶金学》的课程教学目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次疫情推动高校课程大规模地开启了线上教学的新模式,也让所有的老师更加深刻地体会肩上的使命和责任,不拘一格,因材施教,将知识的火炬完美地传递给学生应是为人师者毕生的追求。

超星录课

钉钉线上直播


线上答疑

超星线上讨论

测试客观题

主观题作业